欢迎光临~西安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语言选择: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您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堆山造景、回收盖房,城市建筑垃圾并不“垃圾”!

公司新闻

堆山造景、回收盖房,城市建筑垃圾并不“垃圾”!

       我们当前有超过9亿人生活在城市中,城市建设也越来越好。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如混凝土块、砖块、钢筋、塑料、木头、渣土等。

       据统计,每新建1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建筑垃圾500~600吨;拆除1万平方米旧建筑,将产生6000~ 10000 吨建筑垃圾……截至2022年我国建筑垃圾产量约为34.51亿吨,其中建筑拆除垃圾占比约49.61%,建筑施工垃圾占比约30.33%,建筑装修垃圾占比约20.06%。每1万吨建筑垃圾按堆高5米计占地约2亩,按目前我国每年产生建筑垃圾30多吨,每年就占地60万亩。建筑垃圾传统的处置方式是堆存或者填埋,综合利用率仅有5%,距离日德等发达国家90%的资源化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建筑垃圾分类处理路线图,来源:文献


那这些建筑垃圾都去哪儿了

1. 堆山造景:

       工程渣土与工程泥浆是建筑垃圾产生的主体,一般占建筑垃圾总量的60%,其广泛产生于城市大规模建设和扩张阶段。因此过去十年间,在各个城市的角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渣土山”(又叫“垃圾山”),并随着高楼的建设而逐渐长大。但一遇到刮风下雨,“渣土山”产生扬尘、泥浆,严重危害人居环境和人身安全,几乎成为现代城市的伤疤。

       天津南翠屏公园前身是建筑垃圾填埋场,1986年开始对堆山造景工程进行规划,后用200多万立方米建筑渣土堆建出了高50米的人造山,目前已经成为天津城区最富特色的自然山水公园;西安市文景山公园利用西安北客站建设产生的332万立方米建筑垃圾,建成占地面积177亩的人造山地,陕西首个利用建筑垃圾堆山营造的人文自然景观;石家庄市政府2008年出台《关于做好建筑垃圾处置利用及堆山造景的通知》,首批明确了7处“堆山造景”地点:柏林公园、时光公园、滹沱河南岸、宋营环山水公园等,可销纳建筑垃圾1520万立方米……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类似的情况,一座座渣土山变身山体、公园,从城市伤疤变身城市绿肺。

石家庄滹沱河南岸卧虎山公园,来源:网站

2. 回收盖房

       1吨的建筑垃圾可产生0.85吨的再生骨料,或者生产标砖243亿块、混合料3600万吨……从上个世纪我国将就开始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引用,1994年北京亦庄开发区以再生砖填充墙试点工程,本世纪初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开发的再生砖已用于北京市草场胡同仿古建筑建筑;震后四川都江堰地震建筑废物被生产成建筑砖;而我们最常见的莫过于室内装修砌筑常用的“面包砖”也是建筑垃圾制作,具有重量轻,保温隔音等性能好的特点。

应用再生砖的草场胡同仿古建筑 来源:文献

3. 奠基修路

       公路工程是资源消耗型行业,尤其对砂石材料需求量巨大,建筑垃圾将降低道路建设过程对天然砂石资源的依赖。道路结构可分为路面面层、路面基层和路基处理层(垫层),利用建筑垃圾再生填料和再生骨料可替代灰土、砂石等材料,据测算可节约成本38%-50%,具有不错的经济价值。西咸北环线高速是国内首条以建筑垃圾为主导筑路材料(122公里,消耗建筑垃圾600万吨),经过多年通行,路面依然平整如初,无任何沉降。

典型道路结构,来源:百度

4. 海绵城市

       “逢雨必涝”已成为不少城市“头疼”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国内各城市纷纷开始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强调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在需要时释放并利用这些蓄存的水。将建筑垃圾分拣破碎研磨后制备的再生骨料,相比天然骨料具有较高的吸水率和较低的密度,因此再生骨料用于制作透水混凝土、透水砖、透水地面、浅草沟等相得益彰。

       除此之外,建筑垃圾还有少量的钢筋、木材等,可以回收再生产或变身成为艺术品;废弃玻璃和陶瓷粉碎后可以做为助熔剂使用,并制成微晶玻璃、发泡陶瓷等产品……总之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也已经融入我们的城市中。平时我们小区的地基、上班的公路、遛弯逛的公园都可能都有建筑垃圾的身影。

参考: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3年》

[2] 智研咨询《2023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3] 徐长勇,江德贤.建筑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研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3,16 (02):13-16.

[4] 左亚,陈家珑,李飞,周文娟.建筑垃圾再生制品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J].建设科技,2014,(01):34-36.

[5] 高磊.建筑垃圾再生作道路材料研究及效益分析[J].工程与建设,2023,37 (04):1316-1318.等

来源: 科普中国官网

导航栏目

联系我们

电话:029-86233591、029-86249590
邮箱:xajczx@163.com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文景路7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